小朋友晚開口說話,七種警訊不可忽略
自己的小孩怎麼還不太會說話?通常是最容易被家人發現的問題,不論是否達到語言發展遲緩的標準,晚開口說話,代表可能有些警訊爸爸媽媽必須要注意了,好及早調整教養的方式,或警覺到是否有其他發展上的問題,盡早處置介入。
以下整理出七個在醫院臨床經驗中常看到的警訊:
警訊一 有求必應,大人服務太好
小孩一個眼神,一個哀哀叫,手一指,大人就會實現小朋友的願望,馬上把東西送到面前,導致更少有開口講話的需要了,這種環境下的小朋友通常語言理解會比較好,而讓大人誤會他的語言發展沒有問題,且可能容易導致小朋友的問題解決能力差,易依賴大人。
警訊二 口腔動作發展較慢
有些孩子可能有發音不清楚、音韻不流暢的情形,可能是因口腔動作發展慢、肌肉張力偏低造成,通常會合併常流口水、進食咀嚼差、挑食的現象。
通常媽媽會提到:「他還會挑食,除了魚肉其他肉都不太愛吃,常常沒甚麼咬就吐出來了!」其實是這些問題已經影響到孩子的咀嚼能力,會發現挑食的類型和食物的味道較無關,而是和食材的軟硬、顆粒大小有關。進而影響到孩子的營養攝取問題,吃飯時間氣氛很差、拖拖拉拉的情形,弄得全家吃飯都不得安寧。
警訊三 環境刺激不足
現今許多都是雙薪家庭,父母上班時只得將孩子託給長輩照顧,部分較年長的長輩在照顧孩子生活起居就已經耗費大量體力,只好把孩子託給電視、平板電腦等3C保姆,有很多父母問我:「讓他看幼教節目和卡通,應該也有語言方面的刺激才對呀!」但這些刺激畢竟都是單向的,無法依照孩子的反應來調整回應,包括對話內容、速度,孩子可能根本沒聽懂,或只是跟著像鸚鵡模仿,甚至會的內容就侷限於影片的內容而已,還讓家長誤以為孩子很會說話。其實「人」才是在促進孩子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媒介。
警訊四 語言內容不適合孩子的年齡程度
大人對小孩說的話太長、太快,和孩子的對話內容、語氣、用詞太偏向大人,例如在孩子一歲時,和他的對話大多是七八字以上的長句子,甚至連續兩三個指令一起下,或是說話速度過快,沒有用疊字、片語、短句、明顯的音調等合適的語言程度來和孩子溝通,讓孩子的理解、模仿無法跟上,自然減少了許多語言學習的機會。普林斯頓大學神經科學研究,明顯的聲調,有助於嬰兒在新詞彙的學習,所以baby talk(infant directed speech)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是很有幫助的。
警訊五 聽力問題
語言學習最大的來源,當然是用「聽」的,若有聽力障礙,會導致大腦接受到的語言聲音刺激有限,導致語言模仿的來源不足,且通常此原因不易被大人察覺,但卻會影響未來的語言、學習、人際、心理發展。
警訊六 其他領域也有發展遲緩
最前面提到,小孩子一直開口說不出甚麼話,是不管爸媽、鄰居、阿公阿嬤最容易看出來的發展問題,但許多看不出來的地方就一定沒有問題了嗎?其實也可能同時有認知、動作發展上的遲緩,但大人通常不會發現。
有許多家長問我:「我的孩子只有講話發展比較慢,應該沒有其他問題了?為什麼還要來做職能治療的評估呢?」但其實一評估,可能會發現孩子都三歲了還不敢扶著扶手上下樓梯、還不會跳、不會配對形狀板、不會自己拿湯匙吃飯,向家長解釋評估結果後,媽媽才驚覺:「原來他是各方面發展遲緩,還不是只有語言而已,我們還以為他還小,只是不講話而已……」若一直未發現,很可能就錯過早療的黃金期。
警訊七 其他診斷、障礙,如:自閉症
因語言發展慢來醫院評估的小孩子中,也很常被發現是因為自閉特質所導致,語言發展遲緩,就是這類型孩子的症狀之一,這些孩子通常與人互動、溝通的動機偏低,又大多的時間在注意、研究某些細節、主題,如:符號、圓形會旋轉的物品,而使語言的模仿、學習、使用受到極大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