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演練互動的開頭:
如果孩子連開口跟別人說話都做不到,建議父母可以先選一兩個簡單的互動開頭,預先帶著孩子進行演練幾次,讓孩子知道想開始跟別人互動時,可以說些什麼,讓他在碰到其他小朋友時,可以派上用場喔!例如:「可以跟你一起玩嗎?」、「你要不要吃餅乾?」、「我帶了車車來玩」、「我是OO,你叫什麼名字?」,或是先練習用手勢、行動,來替代語言這個項目,像是揮揮手、擊掌、模仿對方的動作(ex.對方在跳跳,孩子也走過去跟他一起跳跳)…等,因為有時候行動手勢會比開口來得簡單。
2.演練常見的互動情境:
對於內向的孩子來說,互動時其他人的反應,都是容易讓他愣住的突發狀況,所以除了演練互動的開頭,也要演練常見的互動情境題,每次練習1-2種,為孩子腦中建立社交資料庫,心裡有底,也比較不會害怕。例如:「小朋友拿一塊積木給你時,可以說謝謝」、「小朋友在玩沙卻沒有工具時,你可以借他工具」、「小朋友跟你說早安時,你也可以跟他說早安、或點點頭」、「小朋友問你要不要一起玩溜滑梯時,如果你想玩可以說好啊,然後過去排隊玩」、「別人不想跟你玩時,就去找下一個人玩」…等。如果仔細觀察孩子們玩在一起的情境,你會發現,大多都不是從打招呼開始的,而演練也不一定要從打招呼開始,因為打招呼是最容易有挫折的,這個招式還不一定好用呢!反而像是幫忙別人、分享食物、分享玩具的情境,其實孩子會更容易得到成就感喔!
3.陪著孩子做幾次:
演練後就直接讓孩子自己去實作,難度太高了,孩子很可能因為再次挫折而更害怕社交,所以建議在演練之後,前幾次父母可以陪著孩子實作喔!有熟悉的父母陪在身邊,孩子會比較有安全感,隨時忘記可以說什麼、或怎麼回應的時候,父母也可以趁機給一些提示,來增加成功的機會,等孩子已經可以熟練的操作後,再讓孩子挑戰自己來喔!
4.找熟悉且和善的同儕,當練習夥伴:
在剛開始練習時,選對練習的夥伴非常重要。如果能先找熟悉、且個性和善的同儕,當作練習夥伴,這會是孩子成功的一大推手。像是平時常去的親子館或公園中,定時規律會遇到的同儕,而且個性不錯的,都很適合!要不然,爸媽引導了半天,對方就是不領情的話,孩子還是一樣只得到挫折啊!
5.選擇最簡單的開始嘗試:
期待孩子從極度內向的狀態,直接升級到走入人群、跟大家打成一片,這個目標實在是太過挑戰,所以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,一定要用循序漸進的方式,幫助孩子先從最簡單的部分開始嘗試喔!例如孩子如果連開口說話都有困難,那就從揮揮手之類的手勢或行動開始嘗試,成功後再進階到開口說出幾次個字,最後再進階到邀請對方一起玩…等。同樣的道理,如果孩子會害怕一次跟一群人互動,那就先嘗試跟1-2個人互動,再進階到3-5個人,最後再進階到跟一群人互動喔!
6.接納孩子的內向特質:
內向的特質是與生俱來的,我們應該要接納孩子的這項特質,不要否定他或是急著改變他,也不要怪罪自己,認為是自己哪裡教不好才導致孩子別內向。如果我們用責罵的方式希望能激勵他,往往只會對孩子造成打擊,讓孩子更加害怕及抗拒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社交風格,外向者有外向的互動方式,內向者也可以透過引導及練習,找到屬於自己的互動模式,實在是急不得!按照孩子的學習節奏走,才是最有效率的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