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統失調 居家治療有撇步
【黃暐恬/台大醫院復健部職能治療師】
刊登處:聯合報
生活環境中,充滿各種感官刺激,感官受器將訊息傳到大腦,接著去處理、過濾、整合這些大量的資訊,才能做出適切的反應,若過程中出現問題,稱之為「感覺統合失調」。
感覺統合失調的治療藥方,就是提供相關感覺輸入的活動、遊戲。所謂的感覺輸入,除了聽、視、嗅、味覺還有三大感覺系統:觸覺、前庭覺、本體覺。
觸覺
當孩子對觸覺刺激的處理有困難時,可能會去尋求觸覺刺激,例如:一直用肢體去碰觸別人或其他特殊材質的東西,若孩子的觸覺區辨能力有障礙,閉眼時無法用手摸來辨別物品的特性,手部操作協調差。以下略舉和觸覺刺激相關的活動:
👉黏土、陶土、麵糰:
可將黏土搓成湯圓(圓球)、麵條(長條狀),也可將小彈珠、銅板等小東西藏在黏土裡;或將日常生活常見的東西放入紙袋、紙箱中,讓孩子用手觸摸找出來。
👉沙畫、指印畫:
利用手指與沙子以及印泥、紙面的摩擦所產生的觸覺,提供孩子所需的觸覺刺激。
👉觸覺治療球、沐浴刷、各式海綿、公園裡的按摩步道等生活常見的東西,也可提供觸覺刺激。
前庭覺
前庭覺與身體姿勢維持、平衡以及眼球動作、孩子的情緒有緊密的關係。和前庭覺相關的活動有:
👉滑板:
讓孩子的腹部趴在滑板上,讓他們自己用雙手推進,雙腳呈微彎抬起的姿勢,也可由家長控制速度、推動滑板。
👉彈跳床:
健身器材中的彈跳床也可提供前庭覺刺激,配合音樂彈跳,更能增加樂趣。
👉跳紙箱、米袋:
利用不要的廢紙箱、米袋等,讓孩子站在裡面跳著前進,同時也可增進孩子的動作計畫能力。
👉公園遊樂器材:
鞦韆、溜滑梯、旋轉地球、搖搖馬。
本體覺
本體覺讓我們瞭解自己的肢體是伸直還是彎曲,高舉還是平放的位置,而本體覺的輸入以「重壓」的感覺為主,本體覺的輸入也可降低焦慮、提升孩子的安定感,使過多的活動量降低。
👉做漢堡、壓馬路:
利用家裡的厚棉被、軟墊,將孩子包裹在裡面,還可逐層加入枕頭、玩偶等,假裝是加「生菜」、「黃瓜」。
👉橡皮伸展帶:
收集固定貨物或健身用橡皮繩,可以玩拉扯伸展的體操或玩拔河遊戲。
👉榨果汁、幫忙家事:
可讓孩子幫忙使用手動擠壓式的榨果汁器榨果汁,另幫忙搬桌椅、重物,敲釘子等也有相同的效果。
👉黏土:
孩子玩黏土時,可利用做餅乾、果凍的模型讓孩子壓製出各種樣式,並用擀麵棍或讓孩子徒手壓平黏土。
👉嚼口香糖等有嚼勁的食物,提供口腔的本體覺刺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