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-pixel-ldu

【孩子啊~不要亂拿別人的東西!】Part.1

孩子在成長階段很常會遇到『搶奪玩具』的狀況劇~😱
拿了別人的玩具造成衝突,
甚至演變成有理說不清的搶玩具大戰!
爸爸媽媽們有時也很苦惱,😓
不是剛剛才說講清楚那是別人的不可以拿嗎?
怎麼會這樣『偷』別人的東西呢? 😟

其實~
孩子常常是分不清『擅自拿』就像是偷的概念,
在孩子小小的世界裡,他們還依照慾望和本能去行動,
很多行為還不這麼合乎社會的規範,
這時需要大人慢慢的引導👫
讓孩子漸漸社會化,才能有適當合宜的行為表現呦! 🌞

今天#Ally治療師和#恬兒治療師
就來解析一下「不擅自拿別人東西」的學問吧~
孩子要學會「不拿走別人的東西」
這牽涉到『✨物權概念、道德觀發展、自我控制能力✨』!

 物權概念的建立

物權概念讓孩子有自主的意識,也幫助孩子了解要維護自己的權力和物品,並尊重別人的物品。🙆‍♂️

分得清楚「你的、我的、別人的」👉孩子一開始會先學會「我的」,在大人引導下漸漸學會分辨「我的」和「不是我的」,再之後才會懂得「誰誰誰的」,如:這是媽媽的。

孩子到4歲左右,才會慢慢建立起物權的概念,起初他會先了解「我的東西別人不能拿」,當角色相反時,孩子不見得了解「物品有自己的主人,不能隨便拿」。

道德觀的發展,決定孩子的行為

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當中:

 
✔無律期(0~4歲)👉 這時候他們自我中心強、對規範似懂非懂的,行為大多出自本能,就會常常出現「我想要我就要拿」的行為。😜
 
✔他律期(4~8歲)👉 孩子所了解的規則是很固化沒有彈性的,他們會很極端的去評價好壞,孩子會依照行為的「後果」去決定做出什麼行為,像是拿了別人的東西之後,「要去道歉」,我不喜歡去道歉,所以不拿。🤓
 
✔自律期(8~12歲)👉 這時孩子可以了解規則是人訂的、是可以改變的,他們的行為不再只是依照後果,也會和原先的「意圖」有關,像是那不是我的東西,我去「跟他借借看」。👍

內在衝動,勝過自我控制能力

除了孩子道德觀發展的階段外,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。許多學齡前的孩子即使有了物權概念,也知道不是自己的、不能拿,但偶爾還是會出現拿別人東西的行為🤔,甚至到中大班都還有可能出現喔!

自我控制能力是「後天習得」且「需要練習的」👊,孩子常常因為物品很吸引他,內在衝動壓過了後天才習得但還不夠成熟的自我控制力,就產生了明明知道,卻還是做了的狀況。

以上這三點是缺一不可,且都會漸漸發展的!
我們可以循序漸進的教導孩子這些概念,
並且依照他們的年齡給予適當的規範,
慢慢幫助孩子成為社會化的成熟人喔! ❤

下集我們會來分享要告訴大家,

如何引導『不擅自拿別人的東西』的小撇步~

請持續關注喔!!!
0
返回頂端
240822正式課表_板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