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是跟以下五個原因有關喔!
1.我來!我要!「自我意識」發展
根據艾瑞克森提出的發展任務階段,孩子1-3歲時,「自主」的概念正在發展,所以就會表現得比較以自我為中心,像是很多事都會想要自己來,來證明自己的能力,而拒絕大人的幫忙,也會常常跟大人說「不要」,因為當順著大人的指令去做時,他們會感覺這件事不是自己決定的,當他們反抗大人的指令時,才會感覺到,這件事是自己來決定跟掌控的。
2.要就是要!!思考彈性不足
2歲左右的孩子,思考彈性比較不足,所以當孩子認定了某件事之後,就會比較難接受改變,例如孩子已經認定去公園一定要走某一條路,就無法接受換別條路走;或是認定這個碗只能給媽媽用,其他人要用這個碗,孩子就會去阻止他;至於大人答應要帶孩子去做的事,像是買玩具,吃某某食物,去某某地方玩…等,一旦有突發狀況大人無法做到,孩子也很容易因為無法接受而哭鬧,沒有辦法變通。
3.我覺得我會! 錯判情勢和能力
2歲左右孩子的認知能力還不足,不能準確判斷自己能否做到某件事,所以容易在發現自己原來做不到時,情緒崩潰,例如想學哥哥姐姐把積木疊得很高,但積木卻一直倒下來;或是想學大人把繩子打結,失敗就氣得跳腳;也可能因為誤判自己的能力及當下的狀況,而產生莫名的堅持,例如在寒流來襲時以為外出不會冷,所以堅持不穿外套;或在出門前以為自己不會憋不住,而堅持不去上廁所;也可能因為不會估算自己的食量,所以堅持要拿過多的食物…等。
4.我不懂你的痛! 同理心不夠成熟
以同理心的發展而言,2歲的孩子可以判讀大人的基本情緒,例如是開心、難過還是生氣,但還沒有辦法站在大人的角度思考,所以很難在聽完大人的解釋之後,接受大人的感受和說法,例如下大雨了出門很不方便,所以我們明天再去朋友家玩…等,孩子往往只關注在自己的需求上,以及立刻就要得到。
5.我…我… 語言能力不足
以2歲這個年齡來說,孩子的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,也還在發展中,一方面比較聽不懂較複雜的解釋,像是這個碗是我們家的碗,所以每個人都可以用…等。另一方面,受限於表達能力,也沒有辦法完整表達出內心的感受,所以當情緒一來,又為了想法沒有被理解而心急時,就比較容易用激烈的方式表達,例如罵人、尖叫、大哭大鬧、打人…,而沒有辦法好好溝通。
看完這些原因之後,有沒有比較釋懷,孩子也不是故意要跟大人作對呀~?
是他們能力不夠~~~
所以要怎麼對付這時期的盧小孩呢?
由於以上原因都跟發展程度有關,所以如果能根據孩子的發展程度來引導,會比較有效果,在這裡我們整理出6大撇步,而這些方法要怎麼依照各種狀況來運用呢?
我們整理在【0-2歲寶寶父母必修課】_D部分_讀懂孩子的心_培養穩定情緒單元中,除了有介紹,怎麼分析孩子到底在鬧什麼,還有14種鬧脾氣狀況的解法說明,可以直接應用在生活中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