📌年齡因素
年齡比較小的孩子,注意力本來就會比較短。所以要先知道幾歲分別可以專注多久,再來給他合理的要求。像是如果拿5歲的標準,來要求3歲以下的的孩子,就很容易弄的大人小孩都很受挫。例如要求3歲的孩子在飯局中,要坐滿一小時都不離座,孩子注意力無法持續這麼久,而弄到大人小孩都生氣。
所以若發現孩子注意力似乎比較不好,有時可以先檢視:是否是因為要求標準上,把他當作比較大的孩子,才誤以為注意力不夠好唷!
📌氣質因素
有些孩子的確是屬於活力旺盛、好動的孩子,在9大氣質中,活動量比較高的孩子,會比大部分的孩子更需要放電,如果要求他要一直坐著,沒有讓他適度去消耗掉活動量,就很容易出現動來動去、扭來扭去的狀況。但也要小心,如果孩子常合併衝動急躁,或放了電,還是有不專注、好動的狀況,就不能排除有注意力和活動量過大的問題,還是要透過專業的醫療團隊來評估確認唷!
📌生活經驗與教養
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,以及周遭人的教養態度,也會影響孩子的習慣與外在表現。例如在家中吃飯若沒有規定要坐好安靜吃,孩子就可能會邊玩邊吃,邊跟別人聊天…等。或是如果大人個性比較急躁,比較常催促孩子,當孩子做事的時候,也可能比較沒耐心、常表現出急躁的樣子。
📌活動任務難度
有時候也要檢視一下,是不是活動的難度,對孩子來說太難或是太簡單,也都會讓孩子看起來沒耐心、不專心,像是要做的事太難,孩子容易分心、沒耐心、不想做;如果太簡單,也會讓孩子覺得枯燥、無聊而不想繼續做。通常大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孩子的問題,而忽略了是不是活動對孩子來說難度不適合。
📌動機
如果孩子對這件事過去有不好的經驗,像是:過去做這件事時常表現不好而被罵、非自己在行的事情而成就感不足,或是比較沒有興趣的內容,動機就會偏低,自然做起事來就沒耐心、不投入,如果再加上孩子本身注意力比較薄弱,這時表現起來就會明顯比同年齡注意力更差。
📌感覺統合
感覺統合失調,也會讓孩子難以專注,像是過度尋求感覺刺激,而出現容易動來動去、摸來摸去、或衝來衝去的行為,而看起來躁動不安、很好動。若是過度敏感,而讓孩子一直被環境中的感官刺激干擾,覺得不舒服,而難以專注。
📌執行功能
大腦執行功能有問題時,孩子做事會沒效率,容易拖拖拉拉,或是遇到突發狀況就卡住了,也會讓孩子看起來有注意力不足的問題。
那這些孩子要如何幫助他們呢?除了加強孩子的注意力基礎外,最重要的是,還要再搭配相關的生活教養策略。例如:做事很會摸的引導策略、很急躁、難等待的引導策略…等。來破解會卡住孩子的這些問題,引導孩子在生活與學習上,都能更上軌道。
這也就是為什麼,有些孩子只做注意力訓練或培養,效果卻有限的原因了~
關於
✅如何檢視孩子的注意力到底有沒有狀況
✅如何初步判斷是七大因素中,哪個因素影響孩子的注意力表現
✅有哪些實用的生活教養策略來提升孩子注意力表現
✅12堂注意力+執行功能遊戲訓練課程(含專屬教具)
我們都整理在
🎯【KidPro 注意力及執行力親子線上課程 系列一】這堂課裡面。結合遊戲、理論和日常改善法,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