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常常好困擾孩子怎麼輸了就哭、怎麼試沒兩下就放棄?
孩子怕輸、怕失敗,是因為有『好勝心』,
其實無論是大人或小孩,
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表現的好、可以獲得別人的稱讚鼓勵,
甚至可以由自己本身給予自我肯定、擁有再次嘗試的勇氣,
好勝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自尊和自我價值,
成為有自信、能主動學習和嘗試挑戰的成熟人!
好勝心其實和孩子本身的氣質很有關,
有些人天生就是冒險家,有些人比較謹慎小心,
需要很觀察很久才願意出手行動👀。
但除了和孩子本身的氣質,『後天教養』的方式也是會影響的,
寶寶會在生活中將行為和得到正向回饋連結,像是讚美、拍拍手👏,
會鼓勵孩子重複做我們所期待的行為,
並慢慢了解這個行為是大人喜歡的,
為了成為大家心中很棒很厲害的寶寶✅,
進而再次重複出現一樣或是相似的行為。
好勝和不好勝沒有絕對的好或壞,
剛剛好的好勝心是主動學習的重要關鍵🧐。
而好勝心太強,可能會比較容易受挫😞;
好勝心太薄弱,可能會造成孩子對自己的要求太低,
而不夠富有挑戰的精神🥺。
其實孩子的好勝心不要太強或弱過了頭,
且有好的挫折忍受度和彈性,
還是能在成長過程中順利的解決遇到的困難和挑戰🤓。
孩子在兩歲左右出現了令人頭痛的『不要不要期』😱,
這時期孩子正在發展『自主』概念,
你會發現你要他做什麼,
他總是回答『不要』、『自己來』🤓,
他什麼都想自己來,
他感覺自己可以做好多好多事,
但又還不像大人一樣可以衡量,
自己的能力到底能夠做到什麼,因此即使遇到了超過自己能力的挑戰,
依然會拒絕大人幫忙、努力拼命的嘗試、做出無謂的堅持,
然後被現實打敗、情緒崩潰😖。
其實孩子拒絕別人幫忙是很正常的發展歷程👌,
這時候我們可以有點開心,
我們的寶貝已經開始有自主的能力😊,
會想自己解決問題、想要挑戰,
而且他會在每次的嘗試過程中,
依著經驗慢慢了解自己會做什麼、不會做什麼喔!
這個時期,他們開始學會將好、壞分成極端的兩組,
因此會對一些相對較弱、比較沒這麼好的詞特別敏感,
比如小朋友、妹妹、小小的,
或是沒有得到『好棒、好厲害』的誇獎,
就會覺得自己不厲害了,然後莫名的失落😥。
另外,和以前盲目的覺得『我可以』,
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常常來自『他人』,
他們希望被看見、被讚美,因為在意別人的看法進而產生了比較的心態,
常常爭論我的玩具比較大、我的手手比較厲害等等,
不分出個勝負來不甘心、輸了也會森七七的狀況😡,
在這陣子就會常常出現。
在接觸校園生活後,
孩子會體會到被老師誇獎是多麼開心美妙的事😍,
他會更覺得當第一個,
可以得到更多的讚賞和注意力,
這樣的正向增強讓孩子出現搶答、搶著幫忙、搶著當第一個的狀況出現。